找到相关内容29834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代“祥瑞”之兽“驺虞”考

    仁厚。是为驺虞,圣仁之征。曷其于曹?乘舆所。臣民耆老,进献彤陛。欢呼拜跽,时巡之瑞。时巡之瑞,岂惟驺虞?烨烨祥麟,肇先发之。驺虞呈瑞,岂独东鲁?肇先发之,钧州之野。惟皇仁圣,天下蒙庆。灵祥骈臻,丕显...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193799.html
  •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

    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他是净土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寂后人人尊重,在净慈寺建塔纪念。……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阿弥陀》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

    李万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194128.html
  •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

    可见,每个氏族是有自己的图腾标志的。只不过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图腾动物的认同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从一本西南地区发现的苯教《亡灵书》(有人称《指路》)记载,木布党氏族的图腾是白狮,赛琼扎氏族的图腾是绿龙...

    李连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595204.html
  • 心智的培养

    善法”,这些思想一直概括了整个佛教的精神。   在此,阕于修心,进一步要探讨的,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怎样去降伏你的心:大家都读过《金刚经》。该有两个主要课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第一应如何...

    道隆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303095482.html
  • 《浮山志》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

    礼远禄公石塔,左拾级至九带堂,观指月石,下息于会圣岩;行踏莲花石,瓣丹宛然;遂跻巅,周瞰天池;乃下折行绕云梯,张公、观音诸岩,立幻度松下久之;逾烂柯石,游佛母岩而还。又明日,出山,爰题名于会圣之石。时...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595784.html
  • 法相唯识学

    所决定,不可改变。此说是瑜伽行派的一个重要观点,为法相唯识宗所继承并坚持。根据《楞伽》和《解深密经》等,五种姓的内容为:第一,“声闻种姓”,谓此种姓听闻佛陀声教而得悟道,修行的最高果位为“阿罗汉”。...作了精细的分析和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玄奘传人的因明,他和他的弟子窥基等人的阐扬而形成了许多区别于印度旧说的新特点。法相唯识宗应用因明而使他们本宗的学说得到了更好的宣扬,但因明的方法对当时一般...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浮山志》第六章:艺文

    紫竹林中鹦鹉飞,跻攀磴道陟嵬崔。   松间忽赐金茎露,望入天池下翠微。   归去仍三曲洞,三十六岩口里诵。   纤毫不动往来游,始知无用成真用。   暂息重登补衲台,半壁青莲云外开。   夹道垂藤问...凡鸟噤寒声。   同李晦庐消夏浮山,别后赋寄。   故乡山色今犹昔,  十载游踪复此。   世乱僧随人眼白,  寺荒苔上佛头青。   百年息壤藏身约,  万壑归云入梦醒。   天外烟霞纷缭绕,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1095803.html
  •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佛教慈善何去何从?

    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然而,依据佛教教义,真正的功德是很难求到的。   梁武帝肖衍曾经虔诚信佛,大兴佛寺,精研教理,时遇远道而来的菩提达摩,便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1596092.html
  • 关于杀生因果报应问题的实证报告

    他的著作里提到了,在末法时代,将会有人诽谤这,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吃众生肉,这个已经写在上。因为我今天往这儿来,没有机会查找资料,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已经预见这种事实。说将来会有人讲,释迦牟尼佛...

    仁德居士

    |杀生|因果|报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1/22022996438.html
  •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九课

    现象,在历史上不可胜数。   鉴于饮酒有种种过患,佛陀曾在中规定:“佛教所有四众弟子,一滴酒都不能沾。”若能真正不喝酒,对行为就有控制能力。佛教其实有很多好的教言和行为,如果...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孝道|弟子规

    http://www.fjdh.cn/wumin/2010/02/20255497000.html